《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在于田县喀尔克乡拜什托格拉克村,不管是在春播还是秋收繁忙季节,村民们总是能看见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画面。他就是新疆农业大学驻于田县喀尔克乡拜什托格拉克村第一书记助理、扶贫专干年轻的留日农学博士玉素甫江·玉素音。
玉素甫江给农民介绍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2018年1月,玉素甫江·玉素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战,来到于田县喀尔克乡拜什托格拉克村开展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成为了一名扶贫专干。作为一名农学博士,从驻村第一天开始,他就通过村干部和村民们了解村里的耕地面积、作物种类、产量、品质、田间管理方式及农民收入等问题。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他发现拜什托格拉克村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守旧,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农田灌溉、施肥仍采用传统的漫灌和地埋,在内地和北疆普遍使用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这里并没有得到普及。
向农户介绍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为了让村民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他在村里举办了几场专题培训班,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节水节肥效果、投入成本以及增产增收效益。玉素甫江说:“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在对作物灌溉的同时加以施肥,它具有高效节水、节肥、节能、环保、省工等特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水40%-60%,节肥30%-50%,提高水肥利用率50%-60%,还能减少农药施用量20%以上,既节约了投入成本,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了让农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高效节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接受现代农业技术,玉素甫江与第一书记周成义(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商量在村里建立示范园,并申请了新疆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科技计划,在拜什托格拉克村开展了红枣精准高效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推广工作。
在喀尔克乡党委、村党支部以及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玉素甫江在当地建立了100亩红枣示范园。从示范园的选址、打井、枣树的修剪、示范园的清理、总管道及滴灌带的铺设、施肥罐的安装、水肥使用量的调控等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手把手教农民,组织召开现场观摩活动,采取技术讲座、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技术效果,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知识。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行关键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红枣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红枣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推广示范区
手把手教连接滴灌带
安装施肥罐
已铺好的滴灌带
“我今年60岁了,一辈子都在种地,虽然以前听过滴灌技术,一直觉得可能效果不会很好。通过参加玉素甫江老师的几次培训班,我对滴灌技术有了信心,今年在玉素甫江老师的帮助下把自己的5.3亩红枣地改成了水肥一体化,我相信今年收成一定会很好” 该村贫困户卡斯木·吐孙高兴地说。
玉素甫江说:“我们建立示范园的初衷就是让农民亲眼看见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效果,只有让农民掌握技术得到实惠,农民才能接受新技术,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编辑:豆欣欣